本溪东风湖钢铁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5-07浏览量:548

检测报告


用人单位(委托单位):本溪东风湖钢铁资源利用有限公司

检测类别:定期检测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职业病防治所

2023年12月18日


声   明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职业病防治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本溪东风湖钢铁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溪东风湖)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本钢职业病防治所

年   月   日



编写人:   B01(P)13120505    王  斐

审核人:   B01(P)21401373    邓永刚

签发人:   A01(P)14200802    潘祖飞


目  录


1 检测依据…………………………………………………………………………1

2.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1

 2.1 单位地址……………………………………………………………………1

2.2 单位性质……………………………………………………………………1

 2.3 行业类型……………………………………………………………………1

3. 检测类别及范围 ………………………………………………………………2

 3.1 检测任务来源、类别、范围………………………………………………2

 3.2 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2

 3.3 使用原辅料、产品及副产品………………………………………………5

 3.4 岗位定员、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5

4.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6

5. 检测结果 ………………………………………………………………………7

6. 结论 …………………………………………………………………………10

7. 建议 …………………………………………………………………………10


1 检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18年12月29日第四次修订)

(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 192.4-2007

(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

(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 192.2-2007

(6)《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37部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GBZ/T 300.37-2017

(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8)《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一部分:物理因素》

GBT 18204.1-2013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19

(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2.2-2007

2.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1单位地址

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彩屯郑家小沟

2.2单位性质

国有全民制企业

2.3行业类型

C4210 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

3.检测类别及范围

3.1检测任务来源、类别、范围

 20112万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受本钢集团委托,按公司检测计划对本溪东风湖钢铁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兴安、东风湖小沟车间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和噪声。由于本次检测是在10月份,不属于高温检测季节,故高温未测。

3.2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

3.2.1脱锌主要生产工艺

(1)原料堆放、装卸、晾晒、倒垛 :由于含锌尘泥成分不稳定,并且各种原料需要一定配比,因此分类存放并按照比例拌料混合。

(2)配料:在尘泥中加入7%-9%的碳或按原料内热值不同混合配比,以保证窑内产生充足的还原气氛。使物料内氧化锌得以还原挥发进入烟气。

(3) 还原焙烧:原料由铲车上料进入储料仓、上料鳞板、皮带输送机进入造粒机造粒,经过皮带输送机进入焙烧气化窑,混合料从高端加入(窑尾),窑口渣从低端排出(窑头),烟气由高端排出,回转窑以一定速度转动,物料在窑中翻滚过程中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接触发生反应,窑内温度控制在1000~1300℃之间,进而挥发进入烟气,再被氧化成氧化物进入收尘系统被捕集下来,。

(4) 主要产品窑口渣冷却及堆放:还原焙烧后的窑口渣从窑头处排出,进入水冷池,再由铲车捞出至现场堆放,定期由钩机堆高。

(5) 烟道冷却及产品回收:还原焙烧后产生的含锌烟气随窑内气流流向窑尾,进入烟气冷却系统,首先进入重力除尘除去混合的窑渣颗粒、物料颗粒和大粒径颗粒,此处回收的物料收集在箱体经叉车运到料场拌入原料,增加物料利用系数。随后烟气进入U型管道,对1-9组U型管下沉降室进行收集,物料品位达到要求与布袋收集的物料一起作为成品装入吨袋储存,达不到产品要求即拌入原料中重新进行焙烧。烟气经过U型管降温后最终通过布袋除尘收集粉尘,即为成品次氧化锌。

(6) 副产品次氧化锌包装及存放:副产品次氧化锌使用吨袋包装,通过叉车倒运,定期由钩机堆高。


图1  次氧化锌回收工艺流程简图


3.2.2焦丁增碳剂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1) 烘干:焦丁原料由焦化厂火车运输到小沟料场,再倒运进入烘干室,烘干室是由脱锌车间余热水循环加热。检测焦丁原料水分在0.5%以下即可运输至料仓。

(2) 破碎:增碳剂一共两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都是由料仓、对辊破碎机、皮带输送机、振动筛四部分组成。料仓下插板打开,焦丁进入对辊破碎机破碎。

(3) 筛分:破碎后焦丁经由皮带输送机送至振动筛,分出﹥3mm、1~3 mm、﹤1 mm三种级别料, ﹥3mm焦丁由车辆运输回料仓继续破碎,增加成品率;中间1~3mm为成品焦丁,运输至厂房内包装;﹤1 mm现场堆放,集中返回焦化厂。

(4)包装:成品焦丁按客户需要进行包装,一部分直接装入吨袋入库。剩余按要求10kg为一小包,50小包装入一个吨袋入库。


图3-2   焦丁增碳剂生产工艺流程

3.2.3主要生产设备见表3-1

表3-1    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1对辊破碎机台2

2振动筛台2

3包装机台1

4除尘器台3

5回转窑台3

6叉车辆10

7铲车辆10

8造粒机台1


3.3使用原辅料、产品及副产品

用人单位涉及的主要原辅材料见表3-2。

表3-2   原、辅材料成分及用量

无辅料。

3.4岗位定员、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该用人单位共有员工265人,岗位班制主要为四班三运转,每天工作8h/天。岗位定员、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汇总表见表3-3。

表3-3 岗位设置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4.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本此检测时间:2023年10月20日;环境条件气温12.8℃,气压100.8kPa相对湿度62.4%RH,风速0.03m/s。生产状况:生产负荷率100%,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全部开启,运行状况基本正常。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方法》(GBZ159-2004)的有关要求进行。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定点采样,其中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的工作日。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时,根据工时调查,利用每日短时间接触浓度,计算其接触化学毒物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表4-1  本次定期检测基本情况

表4-2  本次检测使用仪器设备一览表
5.检测结果

具体的检测结果如下:

表5-1   工作场所空气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


表5-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TWA浓度检测结果
注:1)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2)P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表5-3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峰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在任何一次接触﹥15min,或一个工作日接触﹥4次,或间隔﹤1h情况下,峰接触浓度
为PC-TWA的3倍。

表5-4   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8小时加权浓度检测结果
注:1)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2)P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表5-5  工作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表5-6   工作场所空气中噪声检测结果


6.结论

本次对该单位的兴安、东风湖小沟的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一氧化碳浓度和噪声强度进行了检测。检测时为正常生产状态。检测结果如下:

粉尘检测了10个岗位,8小时时间加权浓度均合格;峰浓度检测了20个点,均合格。

一氧化碳检测了2个岗位,8小时时间加权浓度均合格;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了4个点,均合格。

噪声检测了10个岗位,均合格。


7.建议

用人单位应该在生产时应加强机械通风,地面进行湿式作业。督促岗位工人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和防噪声耳塞,并定期检查。

(以下空白)


上一篇:本溪钢铁(集团)热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篇:桓仁西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返回首页 024-42829339